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大家而言,云存储这个技术应该并不陌生。在智能终端普及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借助云存储技术来备份各终端的数据,也能实现在各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防止重要数据丢失的同时也让数据交换更加便捷。比如千辛万苦在电脑上找到一部大片之后,我们把它存储在云空间里,通过云服务,我们既可以用屏幕更大的智能电视观看,也可以通过便携性更高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可以说云存储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如今我们常用的公共云存储技术虽然优点颇多,但是却面临着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数据安全。优于我们常用的公共云存储即使,是将文件存在一个公共服务器里,一方面我们无法保证服务器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文件是否有被其他人浏览或者修改,尤其是一些珍贵的私人或者办公资料,一旦被别人浏览或者窃取,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对于云存储技术,很多人并不敢过多使用。
一方面是智能化时代,我们对数据备份和多终端数据分享有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公共云存储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道鱼和熊掌就不能兼得吗?燕山派要告诉你,在这个问题上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因为许多厂商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方法,比如配备了硬盘的无线路由器,比如NAS,再比如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介绍的西部数据推出的My Cloud个人云存储设备。无线路由器虽然外观都足够前卫时尚,但是存储空间较小,功能比较单一,可靠性也不够高,NAS可靠性较高,但却主要针对商业机构,而且外观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也很难接受,而WD My Cloud的出现,则融合了两者的优势,并通过云服务将家中各智能终端很好的连接在了一起。作为一名科技狂人、自媒体,燕山派需要经常更换手机,而对手机数据备份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最近入手了这款产品,配合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逐步改变了我的智能生活。
1、外观简约,接口丰富,符合年轻用户审美需求
外观方面WD My Cloud采用了类似一本辞典的书本式设计,钢琴烤漆工艺白色外壳结合喷砂工艺的银灰色金属铭牌,除了LED指示灯和RESET针孔按键外,整机没有一个按钮。简约的设计风格,时尚典雅的配色,非常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审美。
将其放在电视柜上或者电脑桌上,很像一款富有科技范儿的艺术品,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家中的布局,还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凸显我们的生活品质。
WD My Cloud有2TB、3TB、4TB 三种容量可供选择,本次燕山派入手的WD My Cloud内部集成了3TB红盘,熟悉西部数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红盘是专为NAS所打造的一款产品,适合长时间使用,有着极佳的稳定性,而3TB存储空间对于燕山派这种需要经常备份照片等资料的用户来说用上几年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家中那台台式机已经用了四年,1TB的硬盘都还没满。机身上方、下放后后部都留有大面积的散热孔,可以进一步保证内部硬盘的运行环境。另外,机身背部还设计有电源接口、网线接口、USB接口、防盗锁孔和RESET键,与早期西数推出的MBL相比,WD My Cloud中USB3.0接口的加入,能够连接用户的移动硬盘,优盘等设备,易用性更加出色,而千兆网线接口也保证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2、设置与传输速率测试
对于面对家庭用户的网络设备而言,简单快捷的设置是相当关键的设计考量,一方面大众用户面对繁琐的设置没有太多耐心,另一方面过于复杂的设计对中老年用户来说会是极大的考验。而西部数据My Cloud也和如今的智能路由器一样,采用了在设置方面采用了极简的设计,整个连接设置仅需要两步。
连接网线并接通电源将My Cloud连接好网线及电源线,确认指示灯变为蓝色常亮状态,之后在PC端安装WD官网WD学习中心下载设置软件即可,根据软件提示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对My Cloud的设置,设置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会有相关的提示说明。
WD My Cloud的工作原理这样的,WD My Cloud通过网线连接至家中的路由器,同一个路由器下的其他终端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至WD My Cloud,让其成为局域网内的一个小型服务器;而局域网外的设备,只要是连接着因特网,那么便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访问WD My Cloud,虽然也需要连接互联网,但是对于WD My Cloud的安全,大家不用怀疑,因为每一台想要连接WD My Cloud的移动终端都会需要一个激活码,而这个激活码是需要从WD My Cloud后台获取的,而且激活码的有效期很短,想要窃取激活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面燕山派会对激活操作进行详解,所以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
在简单的设置之后,从WD学习中心再下载WD My Cloud桌面端的几个软件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不管是移动终端的应用,还是桌面端的软件,都集中在WD学习中心的下载界面里,这让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十分轻松。
在所有前期工作准备完成后,燕山派测试了WD My Cloud在共享状态下,局域网内部的传输速率。在前兆路由的配合下,WD My Cloud的上传速度达到了50MB/秒,传输速度与普通USB3.0硬盘接近。作为一款云存储设备,速度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这个速度的前提是有前兆路由器的配合。
3、桌面端访问
作为小型家庭服务器个人云存储设备,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桌面端、浏览器、移动终端,三种方式访问并管理WD My Cloud,不过每一种方式都各有不同,首先来说桌面端访问。
桌面端访问WD My Cloud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WD My Cloud公用共享直接从网络共享中心访问共享文件。这种操作方式与以往局域网分享操作一样,浏览文件的同时可以对文件进行管理,如同操作电脑本地资源一样简单。可以看到除了常规存储文件的“Public”文件夹外,还有用于用于供Windows终端做系统备份的“SmartWare”,已经用于苹果Mac终端做系统备份的"TimeMachineBackup"文件夹。
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WD My Cloud软件,远程访问WD My Cloud终端。
不过登录WD My Cloud桌面应用程序需要密码和用户名,家庭中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账户,并除了可以访问共用文件夹外,还可以访问自己的专属文件夹。另外我们还可以对WD My Cloud桌面应用程序进行加密,以保护WD设备上的资料。
在WD My Cloud这种专用软件里访问个人云存储器的操作,其实有点与移动终端类似,可以在使用桌面端在远程访问WD My Cloud,不过连接设备需要使用激活码,或者WMMyCloud.com登录信息。
有了桌面访问终端,我们可以使用电脑便捷的将自己的重要资料备份至WD My Cloud中,即使身在外地也能远程访问及时备份,而对于燕山派来说,备份各种科技产品的资料,以及相机拍摄的照片,自然是WD My Cloud的首要任务。
4、浏览器访问
浏览器访问需要使用WD My Cloud面板应用程序,双击“WD My Cloud面板”应用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进入WD My Cloud管理界面,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WD My Cloud的硬盘容量,对WD My Cloud进行故障诊断、固件更新和设置,还可以对用户、共享文件、远程云访问终端进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抱歉起见,WD My Cloud也为自己设置了备份保障,通过连接移动存储设备,在Safepoints界面下可以为WD My Cloud设置备份节点,虽然只是微乎其微的概率,为了更大程度的保护用户数据,西数也是拼了。可以说在安全性方面,WD My Cloud的软件和硬件都做足了功课,而WD My Cloud面板应用程序更像是WD My Cloud个人云存数器的一个后台。
这个后台不是用来浏览文件的,而是用来对WD My Cloud进行全局管理的,而且远程云端设备想要连接至WD My Cloud也必须在此后台获取激活码,如果进不了这个后台,想要再移动终端远程访问WD My Cloud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为这个后台,西数也设置了管理账户和登录密码,以保证WD My Cloud的安全。
5、移动终端和电视终端访问
除了电脑终端访问外,WD My Cloud还支持安卓、iOS智能终端访问,包括手机、平板和智能电视,而且对于各终端均提供了WD My Cloud APP和WD Photos APP两个应用。
两个终端(左为WD My Cloud,右为WD Photos,下同)想要连接WD My Cloud都需要使用激活码,另外WD My Cloud APP不仅可以连接WD My Cloud,还打通了百度云、Dropbox、Google Drive、MyCloud.com和OneDrive几款云服务平台,另外还支持西数推出的My Passport Wireless移动存储终端的访问,可以说功能十分丰富,只要你是以上几个云服务平台的使用者,既是没有购买WD的产品,你也可以试试这款APP。
为什么推出两款应用?西数的思维是这样的,WD My Cloud APP用来访问并管理WD My Cloud个人云存储器的数据,而WD Photos则主要用以手机端或者平板端的照片备份,两个应用的侧重点不同。WD My Cloud APP的使用和操作与桌面端的WD My Cloud程序类似,我们不做过多介绍。而WD Photos这款APP的功能则很对燕山派的胃口,对于经常使用手机拍照,但是有需要经常更换手机的燕山派来说,这款APP可以实现照片自动备份功能,只要在手机连接网络,WD Photos APP打开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把最新的照片备份至WD My Cloud 终端,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流量吃紧,因为我们可以把上传模式设置为仅WiFi下上传。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WD Photos APP来浏览WD My Cloud 终端已存储的照片,并进行下载和分享操作。
可以说两个APP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这种独立式设计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已达到为应用和手机内存减负的作用,很有想法。作为一名摄影师,燕山派用的最多的当然是WD Photos APP。
至于智能电视终端的访问,有两种模式,除了WD My Cloud APP外还可以用过第三方文件管理器APP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都很便捷,可以自由的访问WD My Cloud 终端的资料,燕山派用的最多的是在电视终端浏览备份至WD My Cloud 上的照片,通过智能电视的大屏幕,可以更好的了解照片的细节,为燕山派的修片工作带来了便利。美需要分享,在外出采风时我也会及时把照片备份至WD My Cloud 上,此时家人可以通过电视来浏览我拍下的每一个美丽瞬间。当然工作之外也要娱乐,如今的智能电视存储空间都不大,而WD My Cloud 任性的3TB硬盘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备份家庭录像,存储电脑终端或者手机终端档下来的大片,我们都可以在电视上观看,让我们的智能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科技服务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6、电脑备份,Win、Mac通吃
对于移动终端WD Photos APP的照片备份功能,其实在WD My Cloud的桌面终端也有,西数为Win系统用户提供了WD SmartWare程序,而Mac用户则有TimeMachine,两款程序都可以一次设置,终身享用,这种完全静默的备份能够让用户完全忘记后台在备份这一件事情,同时解决了我们在复制粘贴过程中带来的碎片化问题,后台备份占用系统资源极低,对于日常使用完全没有影响。当用户发生资料丢失的状况时,便能够在备份中重新找回重要资料,对于燕山派这样的忙碌的懒人来说,电脑备份功能也是非常实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脑端的备份软件也与其它云服务平台打通,让我们不只单纯的实用WD My Cloud备份数据。
而且我们可以设置备份的文件类型,以及备份计划。持续备份可以监控我们已经添加到备份计划中的文件,在我们修改文件并进行保存时WD My Cloud可以自动备份。而备份计划中我们这可以设置WD My Cloud的备份频率以及备份时间,可以精确到星期几,几点几分。
使用WD My Cloud可实现无线同步备份,实现和时间胶囊一样的无线同步备份功能。双系统的支持对于燕山派这样的windows与mac多电脑用户来说,足够实用。
态度点评
作为一款配备了红盘的个人云存储设备,WD My Cloud的安全性和传输速度要更有优势,而多平台、多系统的支持也让它拥有更高的实用性,自动备份功能,对于摄影师和办公一族来说极具吸引力,当然在娱乐方面与智能电视的兼容也提升了WD My Cloud的用户体验。虽然在远程访问过程中WD My Cloud的传输速度与局域网内传输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相信随着移动网络的晚上,这不会成为永久问题,而在文件访问和管理之外,加入离线下载等更丰富的功能才是在后续固件升级中WD My Cloud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目前WD My Cloud已经足够实用,而3TB版的售价仅为1099元的售价,性价比颇高,这也是燕山派选择这款产品的一大因素。一部WD My Cloud已经改变了燕山派的智能生活,在智能终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个人云存储终端的普及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
更多科技资讯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燕山派(yanshanpai)
新浪微博@燕山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