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对靠脚走路的机器人更感兴趣。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靠腿靠脚走路的机器人发展其实是有很多制约因素存在的。现在,我们周围的机器人都主要靠轮子行走。

  三大因素,致腿(足)式机器人难以商业化

  根据市场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轮式机器人无疑是市场最大的赢家,虽然也有一些腿(足)式机器人进入市场,也引起了几股热议,但由于某些原因,在整个机器人市场面前,其市场份额似乎并不具备什么可观性,至于个中原因:

  一个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高昂成本:相对于轮式机器人,因为关节灵活度等方面的要求,腿(足)式机器人的硬件成本还是不低的,再加上算法等等,这也就造成了其高昂的价格。以Nao机器人为例,据了解,光是硬件成本就高达12000欧元(现约87874.8元人民币),从而不能大范围的进入家庭,目前,Nao机器人主要被用于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以及一些机器人竞赛当中。

  另外,小型机器人并不足以作为未来的趋势,而对于那些中型机器人而言,成本就更高了,比如本田旗下的ASIMO,据报道所说,其成本在300—400万美金,再有波士顿动力旗下的腿(足)式机器人,成本无一不在几百万美金左右。而就在最近,一台没有上半身、被众多报道称离商业化不远的双足机器人Cassie进入了大家的眼球,说是这样说,不过其制作公司也表示“成本是制约双足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该机器人的成本在10万美元之上,至于商业化的方向也是高校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第二个是诸多技术问题的不够完善:据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熊蓉教授所表示,自当下的腿(足)式机器人上,机构设计、驱动、能量消耗等等都是尚待完善的问题。以能量消耗为例,人类的能量消耗一般都是在0.01—0.2单位,而腿(足)式机器人的能量消耗都在2以上,像ASIMO和“Big Dog”分别是2单位和15单位,而消耗大也就意味着续航时间的不够长。

  为了延长续航时间,提高电池容量、进行机构减重以及在驱动控制上做改变是三个主要的方法。不过,就拿波士顿动力刚刚发布的腿轮式机器人Handle来说,一次充电可以行走15英里(约24公里),最高时速达到14.5公里每小时,经计算续航时间约1.7小时。而与此相对的,在拥有相同的上半身的情况下,靠双腿行走的Altas的续航时间为一个小时。利用机械腿+轮胎的结合,Handle的续航时间的确比Altas长了,但也只是相差0.7个小时,并不足以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因而,在能量消耗方面,腿(足)式机器人还有待完善,而其他方面更是如此。

  最后是资本的观望以及市场的缓慢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国内机器人融资案例数达到了70起,其中,第二和第三季度的融资金额分别达到了3.08亿美元和2.99亿美元,环比增长 37.49%和26.27%。不过,根据人工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因果树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全部机器人公司融资案例中,天使轮和A轮占比分别达到了22.9%、54.3%,B轮融资只占了22.9%,C轮与D轮融资案例数量为0。从这些数据来看,在市场前景火爆的未来期望下,目前的机器人行业还处于前期。

  另外,再将腿(足)式机器人从这些数据中单独拎出来,只有优必选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从事腿(足)式机器人研究的公司获得融资,这何尝不体现了资本在腿(足)式机器人上的观望态度?至于这种态度的体现,也是有原因存在的,一个是高昂的成本吓住了投资者,一个是技术的尚待完善,没有能够让投资者看见未来可见的商业化前景。一般来讲,一个商业化市场的打开除了用户的需求,也离不开资本的炒作和推动,如此,在投资者还没将过多的目光投入在腿(足)式机器人的当下,其距离进一步的商业化还得有的等。

  与此同时,在当下的应用场景中,因为无人机等智能硬件的加入,从而弥补了一部分腿(足)式机器人的市场空包。因此,若论起腿(足)式机器人的真正的市场需求,虽然从长远角度来讲,腿(足)式机器人必将是未来的主流,但在短时间内,人们并不那么的急切需求腿(足)式机器人的加入,也因此造成了市场开拓的不积极,从而阻碍了其进一步商业化的脚步。

  零公里服务是中国奥盟网www.meng10000.com倾力打造的装备制造业服务新模式。中国奥盟网拥有402个线下服务中心,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运输、验收、安装、调试及维修养护等一站式售后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aomengwang 欢迎您关注订阅,能看到更多相关资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