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2015年初都看过寄云科技时培昕博士翻译的《RightScale 2015年度云计算调查报告》,那篇报告对全球云计算市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给出了一组非常振奋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全球,云计算已经不是尝鲜者的行为,而已经普遍深入到了大型企业的业务中。
2016年1月,RightScale再次对1000多个企业用户进行了关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使用情况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了中小型(SMB,小于1000名员工)、大型(Enterprise,超过1000名的员工)等各种规模的企业和组织,并给出了最终的《2016云计算使用调查》报告。寄云科技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该报告的中文翻译,因为篇幅较长,所以本文仅作一些要点分析,并和2013至2015的其他三份报告做了对比分析,以飨读者。
国内的情况跟国外相去甚远,本报告仅供参考。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云在国内已经进入了停止炒作、加速落地、业务迁移的阶段,我们相信,不久将来的国内云计算市场,也一定会有令人振奋的数据。
如果需要中文完整版PDF,可以点此下载。
报告要点
1.混合云的使用大幅增加
私有云的使用从63%同比增长到77%,这带动着混合云的使用从58%同比增长到71%。
82%的企业具有混合云的策略,并且该数值自2015年以来保持稳定。
95%经调查的组织正在IaaS上运行应用或对其正在进行评估。
2.云用户平均使用6个云
云用户平均在1.5个公有云及1.7个私有云上运行应用。
云用户正在对另外的1.5个公有云及1.3个私有云进行评估。
3.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端,私有云更受青睐
目前,在公有云上运行超过了1000个VM的大型企业从2015年的13%增长到今年的17%。
私有云进展迅猛,在私有云上运行超过了1000个VM的大型企业从2015年的22%增长到今年的31%。
4.大型企业逐渐认可核心IT团队在云服务中的作用
企业的业务部门逐渐意识到核心IT团队在制定政策(从31%同比增长到44%)、选择公有云(从34%增长同比增长到42%)以及选择私有云技术上的作用(从35%同比增长到44%)。
随着对核心IT团队力量的增强,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目前38%的被访者已经建立了云端服务访问的许可政策,较2015年的30%有所增长。
5.云安全性不再是云端服务的首要挑战
目前,资源/专业技术的匮乏(32%)取代了原来的云安全性(29%),成为了云端服务的首要挑战。
甚至对云安全性最敏感的被访者--企业的核心IT团队以及云安全性专业人员--都已经不将云安全性视为首要挑战
对云成本挑战的关注不断增加,但优化方法落后。
26%的被访者将云成本管理视为一项重要的挑战,对这一挑战的关注从2013年的18%稳步增加。
云成本管理为节约成本提供了一次良机,因为很少有公司采取关键的措施而对云成本进行优化,例如关闭未使用的资源或选取成本较低的云端服务或云区域。
6.DevOps的使用在增加,Docker更是像野火般迅速传播,尤其在大型企业中
使用DevOps的全部用户从66%增长到74%,使用DevOps的企业达到了81%。
使用Docker的全部用户从2015年的13%增长到27%,翻了两番,另外还有35%的用户计划使用Docker。
使用Docker的企业甚至占有更高的比例(29%),计划使用Docker的企业也占有更高的比例(38%)。
Puppet和Chef的使用均有增加,目前两者被访者的比例均为32%。
Ansible的使用大大增加,被访者的比例从2015年的10%增长到目前的20%。
7.亚马逊网站服务(AWS)继续领跑公有云,Azure(Iaas和PaaS)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总的来说,有57%的被访者使用AWS,与去年保持相平。采用AWS的企业从50%增长到56%,但采用AWS的小型企业从61%稍降到58%。
Azure IaaS的使用从12%大幅增长到17%,同时,Azure PaaS的使用从9% 增长到13%。
与57%的被访者采用AWS相比,共有20%的被访者采用Azure (IaaS,PaaS,或两者均采用)。
8.私有云继续增长
VMware vSphere继续领跑,与去年相比增长较快。有44%的被访者说他们将VMware vSphere作为私有云而进行使用。
OpenStack和VMware vCloud Suite均展示出较快的增长,总使用比例保持在19%。VMware vCloud Suite在企业中使用率排列第二,同时,OpenStack在员工人数1000以下的企业中使用率排列第二。
Bare-metal云端服务首次纳入本次调查中, 共有15%的被访者使用Bare-metal云端服务。
2013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比
除了报告的翻译之外,我们还汇总了RightScale在2013年至2016年的四份云计算使用调查报告,并对一些关键的数据做了对比,得出了一些很有启发的结论。
1.从2014年起,云的使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而其中以混合云的使用增速最高
下图是2013年至2016年不同云的使用调查。
可以看到:
对云的接受程度正在逐年上升,2013年为75%,在2014年得到了爆发,并稳定在了95%的比例;
公有云的增长在2014年之后达到了相对饱和;
私有云的采用比例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2013年的38%到2016年实现倍增。尤其以去年的增长更为喜人。
混合云增速最高,在4年内得到了2.5倍的增长;
2.公私分明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云的使用分布上截然不同。
从大型企业云使用情况来看,私有云并没有萎缩,反而在去年一年得到了接近50%的增长。特别是在超过1000个以上VM的运行环境里面,私有云的比例在去年一年更是得到了超过50%的增长。
下面是对有超过1000个VM的大型企业用户的调查,可见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有着不错的增长,但私有云却占到接近公有2倍的份额。当然,这同时说明大型企业仍然有更多的应用还未能迁移到云上来,而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可以看到,大型企业对云的使用已经越过了尝试阶段,进入到了加速的阶段,正在加大将应用迁移到云环境的力度。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得出如下的结论: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公有云适合中小规模的应用环境,而私有云适合中大规模的应用环境:
1)小于500VM的统计上:公有云有55%,而私有云只有43%
2)大于500VM的统计上:公有云只有45%,而私有云却有57%
0-50VM在减少,而超过1000个VM都有接近或者超过50%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客户在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一方面也说明云更适合汇聚效应,更有可能催生更大的应用。
而中小型企业则会更多的依赖公有云开展业务。下图中,大部分应用以公有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占到了53%,而大型企业只有32%。
3.云所带来的利益和挑战并存
云计算带来的扩展性、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等各方面的巨大利益毋庸置疑,但是由此带来的各种新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云所带来的各种利益,突出体现在云的资源快速获取、更好的扩展性和更高的可靠性上。
但同时,对安全性、专业技能的缺失以及合规性等方面的顾虑,也会阻碍企业IT管理者加速迁移的决心。但从去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一点,安全性已经不是头等大事,缺乏专业技能反而成为了排名第一的顾虑。这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积累,在行业标准、可信度都达到一定基础之后,人们更关心的不是云本身的安全,而是如何更好的使用云。
4.公有市场份额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说,IaaS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
AWS接近60%的垄断地位,但Azure增长迅猛;
Azure的上升势头很猛;
Google已经快到退出公有云的境地了;
Rackspace和HP已经彻底退出了公有云的竞争。Rackspace转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HP Cloud还在苦苦挣扎;
Oracle和Digital Ocean异军突起,已经快赶上并超过日落西山的Google。
Azure在大型企业的公有云使用上已经甩开其他竞争对手,公开挑战AWS。
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使用AWS,而Azure似乎并没有得到这类客户的青睐。
5.私有云也在变迁
总的来说:
VMWare的存量用户不容小视,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有接近一半的用户成功UpSell到vCloud。同时,凭借VIO的逆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分会有更大的增长。
单纯的OpenStack也有接近50%的增长,但是总体比例还不理想。
不可忽视的是裸金属云,从默默无闻到去年的爆发,甚至超出了微软的私有云地位。
微软的私有云还是不温不火,仅有少量的增幅。
而桉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型企业的私有云使用情况
大型企业在VMWare的使用比例上非常高,并且有接近一半的已经采用了vCloud。OpenStack也得到了很高的普及率,基本上赶上了微软,有可能在明年超过微软。CloudStack基本被大企业放弃,不知道明年是否还能够看见它的身影。
中小企业对私有云的使用调查
中小型企业使用VMWare的比例只有大企业的一半,但是OpenStack的比例相对更高。而微软在这个市场的力度则很弱,刚好是OpenStack的零头。CloudStack反而有了超过1倍的增长,这着实让人很吃惊。
6.结论
从整体上来看,云计算在国外已经全面落地,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对云的认知、使用和普及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同时,安全性已经不再是用户考虑的主要问题,缺少相关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对云的使用。
放眼国内,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已经停止了概念的炒作,企业客户普遍认识到了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进入了业务规划和迁移的阶段,但是由于各种行业规范的缺失、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产业链的不完整,造成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壁垒。但是这种现象,一定会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在未来几年之内得到巨大的改善。
评论列表